隨著5G的不斷建設和2G、3G的逐漸退網,4G家族中的LTECat.1因其特點很快受到熱捧,與NB-IoT成為物聯網的新寵兒。
如今的物聯網不單單只是“慢悠悠”地傳輸一小段的數據,物聯網的迅速壯大使得其對傳輸速率和實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(如語音傳輸)。而這些是2G網絡所不能滿足的,于是4G網絡很快在物聯網領域中“遍地開花”,“低配版”的LTECat.1也因此重獲蜂窩物聯網舞臺的“C位”,成為了物聯網領域萬眾矚目的新寵兒。
2020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但沒有阻礙物聯網前進的步伐,反而促使了“線下”到“線上”的轉型,成為了物聯網發展的新契機。自助商店、共享租賃、遠程工控、遠程醫療、智慧城市等新的生活方式逐漸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。工信部發布的《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滲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》中也指出:“在深化4G網絡覆蓋、加快5G網絡建設的基礎上,以NB-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,以LTE-Cat1(以下簡稱Cat1)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,以5G技術滿足更高速率、低時延聯網需求?!?/span>
Cat.1(全稱LTEUECategory1)是4G通信LTE網絡下用戶終端類別中的一個標準。該標準由3GPP組織在其發布的Release8版本中規定,是“低配版”的4G標準,適用于中等通信速率的物聯網場景。3GPP發布了Cat.0~Cat.15標準,如下圖所示。其中,Cat.1在Rel.8中定義,因此Cat.1的接入不需要升級現有的4G基站;而Cat.0是在后來的Rel.12中定義的,所以接入現有的網絡時需要升級4G基站;Cat.4是目前我們手機所使用的主要LTE網絡標準。
常用于蜂窩物聯網的網絡標準有NB-IoT、Cat.1(eMTC在國內的發展并不樂觀)、Cat.4等。其中,窄帶業務市場和高速業務市場主要由NB-IoT和Cat.4分別占據著,而正在不斷壯大的中速業務市場,低速的NB-IoT是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而高成本、高速率的Cat.4則又顯得“大材小用”。因此,Cat.1便承擔起了中速業務市場的主力。
LTE Cat.1的主要優勢:
設計簡單:集成度高,硬件架構簡單。
硬件成本低:模塊所需外圍硬件少。
網絡覆蓋成本低:可以無縫接入現有LTE網絡。
覆蓋率高:全國4G基站覆蓋率有望于2020年提升至98%。
速率高:上/下速率達5M/10M(NB-IoT的上/下行峰值速率只有40K/500K)。
時延低:擁有和Cat.4相同的毫秒級傳輸時延。
應用
LTE Cat.1主要面向于語音支持和中等速率的物聯網市場,如穿戴式設備、智能家電、智能樓宇、工業控制、共享支付、公網對講等。
關注微信公眾號